中华琼财网_海南省最专业的财经资讯门户

先秦人物的身份“鄙视链”:爵位是如何从五级变成二十级的?

2019-09-11 14:55:41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0

说起爵位,人们脑海中一般都会浮现出"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"这五个等级的爵位次序。但是实际上,这五者既不是一开始就固定下来的,也不是单纯的"等差数列"的关系

"五爵"来自不同的系统

"公"和"侯"二者的地位明显要高于"伯"、"子"和"男"三者。不仅如此,"公"也并不是一定高于"侯"的,因为这两种爵位的来源就不一样。

"公"、"伯"和"子"都来自于辈分。在以周天子为核心的亲族关系中,如果与周天子的关系比较近,而且辈分又比周天子高,在分封时就会得到"公"的称号,比如周公自己就是周成王的亲叔叔、周武王的亲弟弟;类似地,"伯"是与周天子同辈的人分封时得到的爵位;辈分再低的,就是"子"。

"侯"和"男"两个爵位,原本是周初实行的外服制度中的"侯服"和"男服"两个等级。周朝实行的"九服"(也有文献说"五服"的)制度,是根据距离王畿的远近,来确定所在地的首领应当向周天子行使何种礼仪的规定。"侯"服处在距离周天子的王畿最近的地区,担任守护王畿的重任;"男服"则比"侯服"低两个等级,地理上距离王畿要远一些, 重要性上也要低一些。

先秦人物的身份“鄙视链”:爵位是如何从五级变成二十级的?

西周"九服"示意图

也就是说,我们所熟悉的这五种爵位中,只有"侯"和"男"是在最初分封时给予诸侯的称号;而"公"、"伯"、"子"都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贵族的称号。西周初年分封了那么多诸侯国,这些国与国之间的关系,便体现在它们的国君所被封赐的爵位上。一旦两个国家之间产生了纠纷,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周天子面前评理,而是就近找到一个比双方地位都高的人来进行"仲裁",仲裁的依据,便是宗法制所规定的不同辈分关系之间的不同行为准则。

从"五爵制"到"二十爵制",其实没用多久

周平王东迁之后,历史进入春秋时期,周天子的权威和号召力早已不如三百多年前王朝初建的时候了。王室衰微,"天子不下堂"的成规被一再打破,周天子甚至还要看诸侯的脸色行事;诸侯的势力大为膨胀,周天子却根本无力辖制,更别说阻拦他们之间此起彼伏的兼并和扩张了。

在这种背景下,原本散布于不同地方的一个一个诸侯国代表,频繁在会盟、战争、谈判等场合相见,其中既有因辈分被称为"公"、"伯"、"子"的姬姓族亲,也曾经有因军功而被封爵的"侯"、"男"等诸侯的代表。于是,在越来越多的见面过程中,竟逐渐产生了《春秋》所记载的"公"、"侯"、"伯"、"子"、"男"的爵位序列。对于后来的研究者和今天的人们而言,这一爵位次序无疑掩盖了周朝原有的政治制度和诸侯体系,也为后来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,根据军功来授予爵位唱响了先声。

先秦人物的身份“鄙视链”:爵位是如何从五级变成二十级的?

诸侯会盟

果然,商鞅变法就以打击旧贵族,富国强兵为目的对爵位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把西周原有的五爵制扩充为二十爵制,并且打破了原有的"世卿世禄"的世袭制,改为完全根据军功授爵,即使是宗室子弟也不例外。这一举措,为原本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普通人,尤其是普通士兵提供了"逆袭"的通道,因此在执行中有着相当强大的"群众基础",不但在秦国顺利实施,也为列国所效仿。

先秦人物的身份“鄙视链”:爵位是如何从五级变成二十级的?

二十级爵位示意图,其中“少上造”也称“少良造”,“大上造”也称“大良造”

需要注意的是,商鞅所建立的军功爵制,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励士兵们的战斗积极性,因此对较低级爵位所享有权利的重视程度要高于"侯"这样的高级爵位,而且在二十级爵位之间,也并没有设置不可逾越的界限,只要立了功,满足了授爵的要求,就会被授予相应的爵位。

汉代:被分成四等的二十爵制

商鞅变法创制的"二十爵制"发展到汉代,成了更加完善和严密的层级系统,原来线性的二十个爵位级别,被分别包含在从低到高的士、大夫、卿、君四个层级之中。

先秦人物的身份“鄙视链”:爵位是如何从五级变成二十级的?

汉代爵位示意图

这一分层,不但使各层级之间的差别一下子变得难以跨越,而且也不再像战国时期那样,权利主要向低级爵位倾斜了。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。到这个时候,曾经物以稀为贵的爵位,已经成了朝廷用来控制民众的一种工具。虽然每个成年男子甚至女子身上都会背上一个爵位,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,他们最高也只能触摸到二十个爵位之中的第八级,即使功劳达到了,也不可能超越"民爵"的范围,而且他们所能享有的权利早已被大打折扣,甚至连"爵位"也退化成"荣誉称号"了。同样,不同爵位的人立了同样的功劳,爵位高的人所能获得的奖励,也要远高于爵位低的那个。

综上所述,"爵位"从西周到秦汉时期的演变,大致经历了从宗法制的贵族称号与外服制相结合的五爵制、商鞅变法时期线性军功爵制二十爵制,到汉代四个等级的二十爵制的演变。爵位所起到的作用,也从区分贵族身份和奖励军功卓著者,变成了帮助朝廷和官府"一竿子捅到底"式地管控民众的工具。

在“重新认识西周”这个专题的前几篇文章中,我们介绍过周公其人(解梦的周公、孔孟眼中的圣人,如何成为我国第一位“历史人物”?),介绍过被周公分封的数以百计的诸侯国从“多而小”向“少而强”,并逐步走向统一帝国的演变历程(我国"统一"的传统来自哪里?),也介绍了在这一历程中伴随着的曾经握有实权的“国人”阶层的消失(从“国人暴动”和“田氏篡齐”看西周时期“国人”的历史走向),此文是这个专题的第四篇文章。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。感谢您的赏眼,祝您周末愉快!

参考阅读:

凌文超:《汉初爵制结构的演变与官、民爵的形成》

马卫东:《春秋时代五等爵制的存留及其破坏》

黄爱梅:《西周史》


推荐阅读:叶紫网